近日,由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标准所”)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《陆域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》(标准号为5666—2025)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)批准正式发布,并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。
该标准是在原行业标准CH/T 1036—2015《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》的基础上新研制的国家标准,定位为管线领域的基础性标准,明确了陆域管线要素的分类原则、编码规则及符号表达三项核心技术内容,对于规范管线数据采集、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共享服务具有重要意义。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管线测绘领域标准化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,将有效提升管线数据质量和管理效率,为智慧城市建设、基础设施规划及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力保障。
在标准制定过程中,标准所联合多家管线领域代表性单位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,包括星际空间(天津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(自然资源部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)、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,涵盖北京、广东、陕西等14个地方的24家企事业单位。起草工作组充分调研了全国各行业对管线要素分类、编码和符号表达的实际需求,并紧密结合管线信息系统发展趋势,历经十余次编委会、全会、小组会、研讨会等讨论,确保了该标准的科学性、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。
该标准与GB/T 35644—2017《地下管线数据获取规程》、GB/T 41455—2022《地下管线要素数据字典》、《地下管线三维建模技术规程》(已报批,待发布)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共同构成覆盖数据采集、结构化、可视化表达的管线测绘标准体系。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一致性和兼容性,助力管线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,促进跨部门、跨行业的数据互联互通,为提升管线管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对推动管线数据标准化、规范化具有深远意义。